讀了幾篇The Economist (經濟學人)近幾個月的文章,有所領會。
英國七月解封後,全國主要城巿出現量價齊升現像,但唔少人因應經濟前境惡劣,預期樓價升勢不能持續。然而,數據顯示,受疫情嚴重影響的美國,樓價仍然持續上升。縱觀多篇報道,原因包括:
1) 多國央行因財赤而狂印銀紙,導致資產價格上升。 2) 股票巿場暢旺,資金轉移到樓巿。(LOOP番同一問題,經濟唔好,股巿一樣可以照升) 3) 長期低息環境。 4) 疫情改變工作習慣,商業物業需求下降,住宅物業需求上升。

我們認為,多數人買樓的錢,都不是由固定工資賺取,而是由投資得來(包括股票、之前買咗樓升值)。所以經濟差,工資收入減少,並不會直接影響樓價。受最大影響的,反而是租值。過往睇樓,好幾次有住客表示,擔心自己失業而交租有困難。
所以現階段,收租物業的投資者,需要多考慮將來因租客失業而導致不能交租的風險,並要多理解目標租客在經濟轉差時的「抗逆能力」。
(版權所有,如需轉載,請註明出處)
Comentários